近日,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完成國內第1次應用水下智能巡檢機器人進行海上架空輸電線路樁基礎探傷檢測和可見光巡查。
此前,傳統人工潛水檢測存在高壓環境作業風險高、水下視野受限、數據采集效率低等問題。此次應用的水下機器人,集成聲吶成像、4K高清攝影、鋼管厚度精密測量等智能傳感器及可伸縮機械手臂,下潛深度可達350米。水下智能巡檢機器人進行巡檢可將單個樁基礎檢測耗時從4小時壓縮至40分鐘,效率提升超5倍,且檢測范圍覆蓋以往人工目視無法觀測到的樁基礎底部等隱蔽部位,同時可規避潛水員水下作業風險等隱患。
該機器人可通過聲吶系統,可完成樁基礎與海底地形三維高精度建模,并利用機械臂搭載的渦流測厚儀對重點區域進行“觸診式”檢測,精準測量樁基礎鋼管壁厚度及防腐涂層完整性,同步回傳的4K影像則可清晰呈現樁基礎表面裂紋等微觀缺陷,為桿塔基礎穩定性評估提供毫米級數據支撐。

產品概述(LYPCD-5000電力體制改革“數字式局部放電巡檢儀”十余年研發生產經驗)
是測量、分析電力設備絕緣性能以及對局部放電源定位的專用儀器;本系統采用現代電子和計算機綜合技術,實現信號放大(模擬、電子、數字)、濾波、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圖形顯示、試驗報告自動生成,從而完成局部放電的測量,分析與定位。
攜帶方便、測量快速,抗干擾能力強,便于現場使用。其配置的軟件主要包括局部放電巡檢以及局部放電定位兩部分。其中局部放電巡檢配置的軟件具有時域圖形、2D、3D統計圖譜、報警歷史、歷史*大、脈沖計數等功能,此外還可以詳查分析某個相位波形,窗口隨意放大和縮小,對該段數據進行頻譜分析,分析放電波形的頻譜含量,使放電波形之間更具可比性,全方位統計分析試驗數據,減少試驗中非穩定性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影響,采用自動或手動記錄保存試驗數據和瞬態放電波形,可對后期數據分析提供參考。局部放電定位配置的軟件通過電信號和聲信號的時間差對局部放電源進行精準的定位,有助于及時發現故障隱患,提高局部放電活動測量的實效性。
引用標準(LYPCD-5000電力體制改革“數字式局部放電巡檢儀”十余年研發生產經驗)
高壓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標準的共用技術要求 DL/T 593
3.6kV~~40.5kV 交流金屬封閉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 DL/T 404
3.6kV~~40.5kV 交流金屬封閉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 GB 3906
局部放電測量GB/T 7354
電力設備局部放電現場測量導則 DL/T 417
高電壓試驗技術 第1部分:一般試驗要求 GB/T 16927.1
高電壓試驗技術 第2部分:測量系統 GB/T 16927.2
高電壓試驗技術 第3 部分: 現場試驗的定義及要求 GB/T 16927.3
技術參數(LYPCD-5000電力體制改革“數字式局部放電巡檢儀”十余年研發生產經驗)
技術參數表
|
技術特性
|
|
|
通道數
|
2個電信號接口,一個外同步接口
|
|
采樣率
|
0.5M、1M、2.5M、5M、10M、20M可選
|
|
采樣精度
|
12bit
|
|
量程切換
|
60dB、40dB、20dB、0dB、-20dB共5檔
|
|
頻帶范圍
|
20k-100kHz、80k-200kHz、40k-300kHz
|
|
本量程非線性誤差
|
5%
|
|
顯示
|
|
|
顯示屏
|
7” TFT真彩色觸摸液晶顯示屏
|
|
分辨率
|
800×480
|
|
存儲
|
|
|
物理存儲
|
256MB DDR2,為運行內存
|
|
SD卡存儲
|
標配16G卡,可升級為32G,用于存儲試驗記錄及試驗數據
|
|
接口
|
|
|
RS232
|
用于與PC機同步傳輸接口
|
|
USB
|
可外接鼠標鍵盤,以及外接移動存儲設備
|
|
電源模式
|
電池供電(16.8V鋰電池)+外置電源(18V)可連續提供8小時供電
|
|
電信號接口
|
2路BNC接口(前后面板各兩個),用于信號輸入
|
|
SMA接口
|
外同步接口
|
|
SD卡插槽
|
可插入*大支持32G的SD卡
|
|
網口
|
可擴展
|
|
接地鈕
|
外部接地用
|
|
通用說明
|
|
|
CPU
|
主頻533MHz
|
|
系統
|
WINCE6.0
|
|
使用環境溫度
|
-20℃至45℃
|
|
存儲環境溫度
|
-20℃至60℃
|
|
尺寸
|
長×寬×高:249mm × 216mm × 167mm
|
|
重量
|
4.7kg
|
昆柳龍直流工程龍門換流站今年迎峰度夏期間滿負荷運行時長達1681小時,創下歷史同期新高,自投運以來已滿負荷運行5636.49小時,展現出很好的供電保障能力。這條跨越云貴、蜿蜒粵桂的“電力天路”,正一刻不停地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國際大電網委員會(CIGRE)將柔性直流技術描述為“全球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新的方向”,以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為代表的科研隊伍、工程隊伍通過昆柳龍直流工程將這一描述變為現實,并且將電壓等級、輸送容量、可靠水平提升至先進,打造成為影響世界能源發展的“中國創造”。工程創造的19項世界上的第1令人矚目:開創特高壓柔性直流與長距離架空線融合模式,突破國際柔性直流**電纜輸電的慣例,為新能源遠距離消納開辟新路徑;研制出世界上時延極短、控制對象極多的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控制系統;工程開創的柔性直流架空線路直流瞬時故障自清理技術,0.001秒內完成故障隔離與再啟動,保障了持續穩定的輸電。
南方電網發揮昆柳龍直流工程的科技示范帶動作用,完成了一批國產重大自主技術裝備的概念驗證、中試驗證、掛網試運行工作,助力我國在柔性直流領域實現持續領跑。IGBT器件曾長期被國外壟斷,價格高昂且供貨受限。依托工程攻關,國產6.5千伏/3000安 IGBT模塊成功掛網運行。此外,±800千伏量子電流傳感器、高壓直流閥冷系統主泵密封等17項國產第1臺套裝備在昆柳龍直流工程實現了規模化應用。
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